在我國公路網中,各類危橋數量達7.96萬座,約占橋梁總數的10.5%,直接影響我國公路網的安全運行,盡管我們加大了改造力度,降低了國省干線的危橋數量,但農村公路上的危橋仍居高不下,未能從根本上控制和解決這一問題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,交通運輸量大幅度增長,行車密度及車輛載重越來越大,如何保障橋梁的安全性、耐久性和使用功能已成為目前橋梁工程界的巨大挑戰。橋梁工程技術發展也面臨以建設為主向建養并重轉型,需要我們在橋梁養護理念、方式、設備與材料及養護設計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與改進,總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:
1.面對我國橋梁工程材質、損傷、缺陷和受力狀態的檢測需求,需要研發橋梁永久荷載下橋梁受力狀態非破損檢測技術及裝備,發展橋梁損傷和缺陷的可視化檢測診斷方法及裝備體系,構建服役橋梁材質狀況高精度量化無損檢測技術體系,以支撐我國橋梁養護和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。
2.面對我國橋梁長期性能研究和長大橋梁運營管理的技術需求,需要研發高精度、長壽命、智能化傳感器,發展橋梁關鍵狀態參數和性能指標長期跟蹤監測技術,構建橋梁健康診斷以及性能和抗力衰變監測技術體系與標準,研發基于BIM技術的橋梁管養系統,以推動我國公路橋梁養護管理技術的發展。
3.面對服役橋梁養護科學決策的技術需求,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橋梁技術狀況評定、承載能力和減災防災能力鑒定方法,構建橋梁安全可靠性評估和使用壽命預測等的理論體系及技術方法,以推動我國橋梁服役可靠性的提升和使用壽命的延長。
4.面對我國服役橋梁養護管理和橋梁資產保全增效的技術需求,需要轉變橋梁養護理念,發展橋梁預防性養護技術,提升橋梁機械化養護能力,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橋梁養護技術及裝備體系,以促進我國橋梁技術向“建養并重”轉型發展。
5.面對服役橋梁病害處治和提高使用荷載等級的實際需求,需要完善加固設計理論與方法,研發快速可靠的加固技術,發展模式化加固技術和整體替代技術,以保證公路網的暢通與高效。
6.面對災后應急搶通和保通的需求,需要提升橋梁應急裝備跨越和承載能力,拓展橋梁應急裝備的品種,增強橋梁應急裝備的施工便捷性,以提高我國公路的應急保障能力及水平。
此外,還要強化設計與施工精細化,提高橋梁建設的工程品質;要加大新結構、新材料、新工藝和新裝備的研發與應用力度,為跨江跨海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撐;要提升橋梁養護管理技術和水平,在開展橋梁常規檢查、評價、維修與養護工作的同時,尤其要注重對特大型橋梁的安全運營與監測,確保重要橋梁的運營狀況實時可控。
掃一掃
獲取詳細產品資訊
直接添加微信號
glyh123